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2025-07-11 09:13
来源:本站
夏风卷着暑气而来,也吹热了湖北各地的环保热情。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“母亲水窖 绿色家园”“动力社区 至美生活”两个项目围绕水生态修复、绿色社区建设开展的环保行动,正以最鲜活的方式,为环保宣传月写下生动注脚。
武汉清源河的“平衡术”
武汉江汉大学的清源河,是师生们散步的“心头好”。但过去,水草太密挡住阳光,鱼群搅浑水体,让这条1500米的“校园母亲河”有些“闹脾气”。2025年3月,江汉大学清源河水生态修复项目正式启动。近几个月,专家和志愿者们分成生态调查、环境清理、水质监测等专项小组,有序开展河岸垃圾清理、水草打捞、水质采样分析及生物多样性调查等工作,这条河的水质有了一定改善。
图:清理水草现场照片
清源河边,志愿者们一边清理水草,一边给鱼群“搬家”。“等高温天过去,我们还要协助工作人员种更多沉水植物,让清源河真正‘靓’起来!”清源河巾帼生态志愿服务队相关负责人说。
襄阳车城湖的“焕新记”
襄阳市襄州区的车城湖,曾是周边居民的“心头宝”。但前几年,水草疯长、垃圾漂浮,让这片湖水“没了精神”。
今年3月,一场“水生态修复行动”在这里悄然启动。“割草船‘突突’划过水面,水草被整整齐齐‘剃’掉。我们蹲在岸边,把捞上来的水草堆成小垛。”参与项目的志愿者王姐笑着说,“最开心的是看水质变清,现在站在湖边,都是满眼绿色!”
图:治理前后对比图
后期,项目团队还将在车城湖进行水质调控,提升水体透明度。同时,日常进行清捞水草和青苔,清捡湖岸及水面生活垃圾等生态养护工作,持续构建车城湖的健康水生态。
20亩瓜田守住了
近期,十堰西沟乡东沟村瓜地遭遇干旱,正值生长关键期的西瓜面临减产危机。在村委会的组织协调下,“母亲水窖 绿色家园”十堰东沟村集中供水工程项目的8名志愿者迅速投入行动。他们兵分两路,一部分人重点监测“母亲水窖”的存水量,以保障水源稳定;另一部分人则围绕新建水塔开展调试设备、检修管道等工作。村上管水员郭师傅凭借丰富经验,结合村民日常用水规律,精准测算出每日可调配的“余水”用于瓜田灌溉,最终让当地20亩瓜田得以保住。在此次抗旱行动中,去年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康明斯(中国)投资有限公司支持建设的“母亲水窖”发挥了关键作用,其蓄水护水功能为村民生活用水及瓜田灌溉提供了重要保障。
图:志愿者查看“母亲水窖”水量
从课堂到河边,环保知识“活”起来
近期,除了“动手护水”,“母亲水窖 绿色家园”项目也掀起了“环保课堂”的热潮。在十堰丹江口蒿坪镇,丹江口市龙泉河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志愿活动热闹非凡。6月中下旬,蒿坪镇政府在当地开了3场场院会、1场志愿服务活动,通过宣传发动和志愿服务,把“母亲水窖 绿色家园”龙泉河水生态保护项目相关安排部署、项目开展内容、水生态保护相关政策传达给周边群众。“以前总觉得环保是大事,现在知道从关紧水龙头、清理杂草、少用塑料袋开始,就是在护水!”村民刘大姐笑着说。
图:志愿服务现场
在十堰茅箭区,茅塔河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“校企携手护河”活动更具“青春味”。志愿者们在茅箭区茅塔乡康家村开展了“保护生态环境 共建生命共同体”志愿活动。企业志愿者与当地村民并肩协作,在炎炎高温下为乡村生态建设挥洒汗水,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注入新活力。
夏日的风还在吹,湖北的水还在“变美”。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说:“大家能看到的每一滴清水,都藏着护水人的努力;能瞧见的每一次弯腰,都是对大自然的回应。”这一场场由公益组织、爱心企业、基层民众共同参与的“护水行动”,离不开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、康明斯(中国)投资有限公司的公益支持,更凝聚着项目点所在的地方政府、妇联组织、执行机构的用心耕耘。下一步,湖北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将继续动员社会各界力量,实实在在为湖北省整体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,努力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,贡献巾帼力量!
编辑/苏佳铭
校对/侯启玲
审核/孙振华